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,历经西藏公学、西藏民族学院、西藏民族大学三个发展阶段,现有老图书馆、新图书馆和秦汉校区图书馆三个馆舍,总面积25000平方米。老图书馆建于1987年,以提供图书外借服务为主,新图书馆建于2006年,以提供特藏图书、报刊和电子资源阅览和信息咨询服务为主,秦汉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20年,作为新校区12个建筑单体的地标建筑,采用藏、借、阅、网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,选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、自助服务系统,以多功能、数字化、网络化为主,把图书馆打造成既温馨舒适,又现代时尚的信息科技馆。
图书馆设有办公室、文献资源建设部、读者服务部、信息技术部、信息咨询部、特藏部、档案管理中心7个部门。现有职工33名,其中本科及以上有29人,博士2人,硕士18人,正高级职称3人,副高级职称12人。截止2021年6月底,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327万多册,其中纸质文献资源38万种,148万多册,电子图书179万册。此外,还订购有56种数据库,并开通了61个数据库的试用。形成以文、理、经、管、法、医学、教育、体育等多学科的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资源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。
图书馆秉承“读者第一,服务至上”的宗旨,以“团结进取、无私奉献”为馆训,竭诚为全校师生提供一流的文献信息服务。图书馆周开馆时间98小时,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开放服务。馆藏所有文献资源实现了藏、借、阅、查、咨询一体的大开放管理服务模式,并通过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,为读者提供外借、阅览、参考咨询、文献检索、课题跟踪、科技查新、馆际互借、文献传递、文献复制、读者教育等多类型、多层次的服务。
特色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。图书馆建有藏学文献信息中心,注重收集和保存藏学文献信息资源,自建了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,实现信息资源共享,为学校教学、科研提供特色服务。
图书馆先后加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(CASHL)、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(CALIS)、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(CADAL),签订了文献传递协议,开展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工作。中国人民大学等六所对口支援高校为我校捐赠图书、开通VPN服务,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享,为学校教学与科研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。
目前,图书馆正朝着集信息化、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一体的现代民族大学图书馆迈进!